0117 搽剂
搽剂系指原料药物用乙醇、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液体制剂,供无破损皮肤揉擦用。
搽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。
一、搽剂常用的溶剂有水、乙醇、液状石蜡、甘油或植物油等。
二、如制剂中药物以混悬状态存在,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,确保药物粒径符合要求。
三、搽剂在贮存时,乳状液若出现油相与水相分离,经振摇后应能重新形成乳状液;混悬液若出现沉淀物,经振摇应易分散,并具足够稳定性,以确保给药剂量的准确。如有需要,应在标签上注明使用前摇匀。易变质的搽剂应在临用前配制。
四、搽剂使用时可加在绒布或其他柔软物料上,轻轻涂裹患处,所用的绒布或其他柔软物料须洁净。
五、除另有规定外,以水或稀乙醇为溶剂的一般应检查相对密度、pH值;以乙醇为溶剂的应检查乙醇量;以油为溶剂的应无酸败等变质现象,并应检查折光率。
六、搽剂应稳定,根据需要可加入抑菌剂或抗氧剂。如有抑菌剂,应在标签上标明抑菌剂的名称。搽剂在确定处方时,应评估和考察加入抑菌剂的必要性、抑菌剂类型和加入量,若加入抑菌剂,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(通则1121)的规定。
七、为了避免溶剂蒸发,可采用非渗透的容器或包装材料。聚苯乙烯制成的塑料容器,不适合搽剂。
八、除另有规定外,应避光、密封贮存。
除另有规定外,搽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。
【装量】除另有规定外,照最低装量检查法(通则0942)检查,应符合规定。
【微生物限度】除另有规定外,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:微生物计数法(通则1105)和控制菌检查法(通则1106)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(通则1107)检查,应符合规定。
(c)蒲标网 - 中国药典、药品标准、法规在线查询 ( 津ICP备15007510号 )